近日,郏县法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张会利带领中心法庭的法官们通过上门调解的方式,用真情融化了父子内心的坚冰,使得一起物权纠纷案结事了。
现年75岁的刘某有三个子女(均已成家),其中刘甲是长子。起初,刘某用自己的三间底商楼房经营了一旅社,后因老两口年老多病,为得到较好照顾,遂让两个儿子代为轮流经营旅社。谁知刘甲夫妻后来不仅没有尽职照顾老人,还经常惹老人生气,经亲戚朋友多次劝说仍没有丝毫改变,且不愿搬出刘某的上述房产,导致刘某和老伴不能正常生活,刘某故将刘甲诉至法院,要求其搬出房产,且不得干涉其对该房产的管理和使用。
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张主席亲自带领法官赶往刘某家中做庭前调解工作。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法官们认真分析矛盾的症结,并和刘某父子展开推心置腹的交流,耐心地从法理和亲情的角度帮助双方分析是非对错,但双方情绪较大,争执激烈。为了维护家庭和睦,避免父子对簿公堂,法官们又数次前往老人家中,通过巧打亲情牌逐步感化刘甲夫妻,同时召集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一同对被告进行耐心细致的批评教育,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爸,儿子对不起您,今后一定好好待您,请您原谅我们吧!”终于,在开庭前一天,刘甲带着深深的忏悔扑通一声跪在老父亲面前承认了错误,刘某瞬间老泪纵横与儿子相拥而泣。待完全得到父亲谅解后,刘甲才搀扶着父亲离开了法庭。看着两人的背影,张主席和法官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当老人用状告子女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不仅是父母的痛心,也是子女的悲哀。办案法官们认为,面对此类案件,应倾心做好调解工作,对子女做足法理释明和道德感化教育,要在调解过程中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以更好地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