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执法满意度,郏县法院从细节抓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抓起,使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采取六项具体措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是规范群众接待工作。接待群众时要热情文明,“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送人、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暖心,一片真情倾听”,让群众体会到司法的温情。群众前来咨询问题的,要耐心解答;当场不能解答的,说明理由并征求意见,看是否留下联系方式等待回复。群众前来立案的,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立案并告知结果;不符合条件的,解释清楚原因;需要更正或补充材料的,一次讲清如何补齐或更正。群众前来信访的,及时接待,认真倾听,坚决杜绝避而不见;诉求有理的,告知拟处理意见;诉求无理的,说明理由;需要司法救助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救助。
二是进一步落实司法便民措施。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要求巡回审判率不低于60%。为加强此项工作,院里购买了11部录像设备,达到每个业务庭一部,要求开展巡回审判时进行录像,扩大法院影响力,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为提高积极性,对实行巡回审判并将录像上网公开的,按照每件1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通过巡回审判,把法庭开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去,让“法官多下乡,群众少跑路”,实现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建立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为群众预约立案、案件查询、投诉举报提供网上全程服务。因地制宜开展节假日预约办案、巡回办案、网上办案,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等服务,方便群众诉讼。开展送法进校园、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帮助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是加大人民陪审力度。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制度,要求各业务庭加强与人民陪审员的沟通,主动联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陪审率不低于50%。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案件,相关业务庭可以邀请具有行业经验的陪审员参加庭审,以发挥其行业优势;对于一般性案件,业务庭在选取陪审员时要把握平衡原则,尽量使每位人民陪审员都有参加庭审的机会。为了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积极性,规定每位陪审员参加一次庭审补助40元,当场给付。推行人民观审团制度,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经过筹建,郏县法院人民观审团成员库成员已达500人以上。适用人民观审团审理案件的任务已分解到各业务庭,以刑庭为重点,规定有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疑难复杂案件应当组织人民观审团参与开庭审理,以实现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是努力提高执行到位率。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依托,在基层法庭设立执行室,共享执行信息,做到警力下沉,形成执行工作快速高效反应机制,提高执行效率。加强网络司法拍卖工作,建立网拍常态化机制,实现司法拍卖的公开透明,减少执行费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综合运用财产申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等制度,依法用足用好查封、扣押、搜查、拘留、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执行措施,加大对规避执行、恶意逃避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力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和查控平台建设,增强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执行指挥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行效能,提高执行到位率。
五是着力提升审判质效。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学习培训,实现审判业务技能的深层次、高水平提升,避免业务不精导致的司法不公。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和“快审”机制,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程序等,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与裁判文书评查,加大对隐性超审限案件的治理力度,提高案件和文书质量,督促法官公正高效司法。进一步健全新型合议庭制度,充分发挥主审法官的业务骨干作用,多办案、办好案,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六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最大限度压缩“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空间。设置法官司法作风评价意见箱,随案发放廉政和作风监督卡,让当事人可随时对法官的司法礼仪、司法作风、司法廉洁等作出评价。对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严肃查处司法不廉不公行为,坚决扫除司法腐败现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敞开大门,让公众了解法院、了解司法;以政务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媒介为平台,公开法院工作动态、重要案件审理信息、监督举报电话等,展示法院法官精神风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