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法官在审判、执行中作风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群众对法院司法的公信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司法作风为切入点,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审判质效,努力满足群众司法需求,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如何改进司法作风,我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几点意见。
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做群众的贴心人。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司法作风,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念,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司法智慧,切实为群众服好务。一切为群众着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改变以往单纯坐堂办案、闭门办案、就案办案的衙门作风,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热心接待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细心审判案件、诚心解决问题,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腿、少等一分钟、少费一份心、少误一次工。
创新司法为民服务举措,做群众的捍卫者。建立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为群众预约立案、案件查询、投诉举报提供网上全程服务,让“打官司上法院”成为常态。实行司法救助制度,依法减、缓、免收诉讼费用,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狠抓案件质效,大力推进“三同步、两公开”建设,实现审判公开透明,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实施人民陪审员数量“双倍增”计划,邀请普通民众组成人民观审团参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关注民生”专项执行活动,重点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追索抚养费、赡养费等涉及弱势群体案件,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解农民工讨薪案件的长效机制。启动“保护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合法权益”专项活动,切实肩负起对“三留守人员”司法保护责任,对农村留守人员维权案件,降低诉讼门槛,全程开启“绿色通道”。
依法公正高效审执案件,做群众的裁判者。立足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以提高司法专业技能为重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目标,扎实推进“铁案、精品案、和谐案”工程,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推敲。重点围绕庭审驾驭、文书制作、调查研究等具体环节,通过技能培训、示范引导、开展竞赛、组织考核等途径,以精品的辐射示范效应着力提升法官的司法办案能力。继续深入推进案件评查机制,对重点案件做到件件必查、件件分析、件件总结,落实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倒逼法官认真办理好每一起案件。
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做群众的清白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查纠法院队伍存在的“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改进司法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整治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部门和风险岗位,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电”,打造严密结实的“制度铁笼”。严格落实“十条禁令”,凝聚司法正能量,以零容忍的态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惩治司法腐败行为,坚决查处害群之马,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仍在开展,法院司法作风建设仍需常抓不懈。我们要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意识,依法履行职责,公正高效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把人民群众对法院的评价作为检验司法公正的“试金石”和司法公信的“晴雨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