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用柳絮来比喻和形容雪的轻灵飘逸,留下千古佳话,后人便用咏絮才代指女子工于吟诗的非凡才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堪怜咏絮才”来表达对黛玉的爱怜和惋惜,书中亦有众人咏絮一节。“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黛玉的咏絮词缠绵悱恻,透着内心难言的忧伤和无奈,将她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和对命运不可驾驭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行为豁达的宝钗则另辟蹊径,“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于是,一句“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开启了宝钗对柳絮的赞誉。“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透露出了心性的高傲,随分从时的宝钗骨子里有着一种冷艳。“任他随聚随分”则是豁达乐观的精神体现,世事无常,谁又能预料结局呢?不如一切随缘,聚也好,分也罢,留住本心便是真。“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结句很有力,与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截然不同,有人说这句暗示了宝钗的野心,有人说体现了宝钗的乐观。我们且不管曹老先生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只说轻盈的柳絮在暖风的吹拂下,能飘多高多远呢?它上不了青云,终究要落入尘土,在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因为它是柳树的种子,承载着孕育的使命。
现在正是柳絮纷飞的时节,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走廊里逐团成逑,在风中翩翩起舞,喜欢它们的轻盈飘逸,喜欢它们的洁白柔软。只是走在路上,它们扑面而来的时候,忍不住有些厌烦,因为飘在脸上痒的难受,如果钻进鼻孔,更是不爽。对它的喜爱和厌烦,柳絮知道吗?我们无从得知。无论懂与不懂,每年的这个时节,它都会漫天飞舞,不以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因为有的命运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