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人民法院报上看到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洛社人民法庭女法官王臻,在江苏法院预备法官培训班上的讲稿《我的法官生涯百味》。
王臻是这样开头的:“上个月我在苏州遇到我的大学同学,她在当律师,一天的交流下来,让我觉得自己眼界短浅、见少识窄,我现在觉得,同为法学院的同学,当她在用客户的资金享受人生时,我在用她十分之一的工资糊口,这才是世界上第二遥远的距离;因为世界上第一遥远的距离,是她正在负责市政府与万豪、希尔顿两大集团落户大合同的时候,我正在纠结我手里的离婚案件里一个煤气罐该分割给谁……”
她结合自己在基层法庭多年的工作实际,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法官工作与生活的状态,朴实而深情地诠释了“法官为什么要辛苦”、“从哪里吸取正能量”、“法官应怎样对待自己的当事人”、“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法官”。我们每个人在当初选择法院的时候都应该是给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纯的理想主义也可以,是父母保守的现实主义也可以。但是,做一个法官的感悟都是要从头开始的,动机和初衷归零,那么从现在开始积累的经历和体悟,才是我们将要永久留存在内心的东西。
诗人艾青有句诗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自从选择了法律的那刻起,我就知道自己今生注定和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法院工作后,更是让我知道我与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同行……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责任、奉献与我同在,公平、正义与我同行,清正廉洁与我相伴……
我们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已经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它决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应该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既然选择了法官事业,就要学会独处与享受寂寞。周国平先生在《灵魂必定独行》中说:“人是需要独处的,独处是灵魂长大的空间,独处才能保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安宁。” 守得住寂寞的人,一定是很有自信的人,因为不自信的人,才需要刻意在人群中寻找相互安慰和相互褒扬。这样的自我约束,确实是很难做到的,而也只有守得住这种寂寞的人,才能守得到自己的目标。
法官的生活是有挑战性的,我们以最正义化身的形象,接触着社会最负面的纠纷和情绪。这个社会在经历转型,所以人们都在经历各种尝试:尝试抵抗、尝试触碰底线、尝试反向思维,尝试各种与传统道德观相悖行的价值观,我们因此经常没有得到期望的尊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仅有法官的身份不可能直接获得尊重和信任,仅以法官的资格也不可能直接化解干戈,当事人又没看到我们读法学院时的辛苦和通过司法考试时的艰辛,他们能看到的,只有我们对人对事的细节:是否认真?是否真诚?这才是他们衡量我们是否值得尊重的标准,也是他们衡量法律是否公正的标准。
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纷争的终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象出现时,我们已远远超越了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会的良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法官的胸间充满正气,法官的眼睛蔑视特权,法官的肩膀扶持弱小,法官的两袖一片清风。法官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神圣的法律。法官的良心只服从一条,那就是公正与正义。做法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探求公正与正义这一法律精髓。
有句话这样写到:“我们年轻时吃过的苦,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突然就给你回报,虽然不一定是我们最初期待的那种方式。”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也许有一天,我的青春将消耗在厚重的案卷中,我的容颜将衰老在褪色的制服里,但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