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扎根基层沃土,让司法温度浸润民心 ——从最高法工作报告看郏县法院的“为民答卷”

  发布时间:2025-03-07 19:28:20


   春日的阳光洒满法庭台阶,调解室里的家常话还没说完,巡回审判车的车轮又沾上了新泥。作为郏县法院的一名普通干警,读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那些熟悉的场景、滚烫的数据、温暖的案例仿佛在眼前流动。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让我们倍感振奋,因为字里行间跳动的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强劲脉搏,更是千千万万基层司法工作者在田间地头书写的司法为民注脚。
   一、当好"枫桥经验"新传人,让解纷春风化雨
   "全国法院成功调解纠纷1199.8万件,同比增长32%",看着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调解室里胡小霞法官布满血丝的眼睛又浮现在眼前。去年十一月,为解决无人机喷洒农药导致周边农作物受损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胡小霞先后联系无人机制造商,前往郏县气象局,进行现场勘验,前往郏县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郏县烟办等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同时胡小霞还走访了农业方面专家,征求专家意见,对农作物的实际损失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最终将赔偿款亲手交到4名农民的手里。最高法提出的"抓前端、治未病",在我们这里就是巡回法庭走村入户,就是法官手中那本被翻旧的民情日记。当报告提到"成功调解纠纷近1200万件",我们深知这背后是无数个背着国徽进乡村、顶着星辰走家门的基层身影。矛盾纠纷不是冷冰冰的案卷数字,而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把法庭搬到乡村,把法理说到心坎上,这才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生动的实践。
   二、涵养文明乡风法治魂,让陈规陋习破冰前行 
   工作报告中“依法遏制高额彩礼”的部署,在郏县法院化作梧桐树下的“特别庭审”。去年四月,我们邀请村民旁听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现场播放的《彩礼之痛》普法短视频,让在场长辈们红了眼眶。在巡回法庭现场,法官用“一碗喜酒钱买不回女儿幸福”的朴素道理,劝解了多户旁听的村民放弃攀比式婚宴,通过“接地气”的审判方式,让村民“零距离”感受庭审,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真正打通了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看到报告中“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墙上那面由拒收彩礼的新人赠送的牌匾,正映照着法治引领下焕新的山乡图景。  
   三、深耕司法为民责任田,让初心落地生根
   工作报告中"依法纠正冤错案件"的庄严承诺,让我想起多年前伤残老人脸上舒心的笑容,执行法官不顾恶劣天气的阻挡,毅然奔赴千里之外开展执行工作,最终将案款送到老人手中;少年法庭的"法官妈妈"每年都会冒着严寒和妇联的同志一起去看望贫困儿童,为他们带去衣服、鞋子、书包等物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积极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故事或许上不了头条,但正是这些琐碎中的坚守,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当看到报告中"向涉诉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8.4亿元"时,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对"决不允许让群众打不起官司"誓言的坚守,是田间地头无数个巡回审判包里装着的司法温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末梢神经",我们将继续做扎根大地的"法治秧苗",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以永不停歇的奋斗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正如工作报告所擘画的蓝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郏县法院人必将以更炽热的为民情怀、更务实的司法作风,在广袤乡土间续写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动人篇章。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79358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