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专项答题(三)

发布时间:2021-08-09 08:33:09


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    )确立为自己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

A.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 初心使命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    )、创造的(    )、取得的(    ),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A. 伟大道路

B. 伟大事业

C. 伟大成就

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    )、(    )、(    )。

A.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B.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C.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     ,     ,     ,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A. 坚持合作、不搞对抗

B. 坚持开放、不搞封闭

C. 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D.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    ),统筹(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    ),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A. 发展和安全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 新特征新要求

D. 新矛盾新挑战

6、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A. 中华儿女大团结

B. 爱国统一战线

7、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     ,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     。

A. 方针

B. 全面管治权

C. 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D. 长期繁荣稳定

8、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     、     !

A. 坚强决心

B. 坚定意志

C. 强大能力

9、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     、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A. 更强大的能力

B. 更可靠的手段

10、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     、     ,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A. 想在一起

B. 干在一起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82022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