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法院智慧化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指尖诉讼”的便利。推出“扫码付”在线缴纳执行款、诉讼费等便民措施。加大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律师服务、集中送达、网上阅卷等诉讼服务平台推广力度,协同推进网上证据交换、庭审、听证、调解等诉讼服务,进一步拓展规范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对在外不便返郏到院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引导其通过微信、移动微法院等“云端”平台提交证据、发表质证意见等,解决群众诉讼不便问题。
(二)强化诉源治理,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更多更便捷渠道。建立诉前调解室,完善诉前调解和调裁对接工作制度。积极运用在线调解措施,对适宜调解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在线调解。做好诉前调解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及时完成司法确认或审核立案,提升诉前调解的实效性,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加大“道交一体化”工作力度,促进相关案件快速办结,实现“网上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
(三)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依托县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及时答复企业提出法律问题,满足企业司法需求。深入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活动,强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宣传引导,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四)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巩固深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果。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推进涉黑恶案件的审理,强化审执衔接,加大“黑财见底”工作力度。强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意识,巩固深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果。
(五)推行“一次有效执行”工作模式,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强力推进小标的执行案件“一次有效执行”工作机制,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公布执行局局长联系方式,畅通群众问题反馈渠道。组织开展“百日雷霆”执行攻坚专项活动,推进执行积案化解。
(六)畅通接受监督渠道,推进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持续优化。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网络举报邮箱等,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建立完善举报受理机制。严格落实院领导接访制度,认真听取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七)加强以案说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邀请群众旁听案件庭审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典型案例,公布涉及民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以案说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八)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志愿交通服务、义务植树、清洁家园、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宣讲法律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