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执行”这个词,是在我刚离开大学校园进入郏县法院执行局担任内勤的时候,那时对执行的看法还很新奇。或许有人会以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重复着枯燥的数字统计,其实当初我也是这样认为。可是后来,随着我对执行工作的深入了解、执行信念的不断坚定,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记录者。用相机记录着执行法官们的睿智、隐忍和艰辛,记录着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执行成果。
从接触执行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深刻感受到了执行工作的不易。初入执行局时,最大的体会是:相较于法院的其他部门,执行局最热闹;相较于庭审现场有条不紊的审与辩,在执行局的热闹场子里,当事人大多因自己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及时维护而消极情绪更为突出。面对怨气汇集的申请人和百般耍赖的被执行人,书本上的法律知识和简单的调解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技巧,一边要对申请人耐心解释每一个程序和步骤,另一边还要与被执行人斗智斗勇。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执行干警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着心中的那份公平与正义。
特别是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后,我院执行局相继开展了20余次集中大执行活动。为了将执行工作的难度和执行力度广泛地宣传出去,执行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专门负责执行宣传工作的信息联络员。
春节临近之际,为确保一批追索农民工工资及其他涉民生、涉金融案件迅速执行到位, 1月17日清晨6点,郏县人民法院办公楼前,5辆警车整齐排开,参与执行的干警个个摩拳擦掌,整装待发。随着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马惠敏一声号令,一张追捕“老赖”的法网在全县拉开了帷幕,执行干警们迎着寒风奔走执行,饿了就拿方便面充饥,渴了就喝口矿泉水。这样的执行经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凌晨突击、正午出发、雨夜执行、雪中执行……这些都成为了执行干警最习以为常的事。每一次的集中执行行动,我都用相机记录着、见证着执行路上的点点滴滴……
随队出发、把“老赖” 堵在家里、堵在被窝里、被老赖家属漠视、被当事人冷嘲热讽、依法体检送拘、见证双方当事人执行调解、申请人拿到执行案款时的欣喜之情……我将执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用相机镜头记录下来,然后配上文字信息及时发送出去。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传播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宣传方式和传播途径势在必行。我利用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并结合新的制作软件,把我们的执行工作用更生动的形式传播出去。第一次尝试用“初页”软件制作了一期执行活动,虽然浏览量只有3000余人次,但反响出人意料,这种崭新的宣传形式效果非常好。在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我坚持将每一次的集中执行活动都利用“初页”平台进行编辑并推送,浏览量从最初的3000余人次逐步攀升到20万余人次。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更坚定了我做好执行宣传工作的信心。
执行工作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些许无奈和辛酸。执行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当事人深夜里打电话来的责备、强制执行时当事人无端的辱骂、在被执行人避不现身时申请人的埋怨……这些,都是我们执行法官经常遇到的。
记得前段时间我局执行一个排除妨害纠纷案件,承办法官亲自到现场查看,并数次上门做被执行人何某、韩某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释法明理后,何某、韩某同意履行法院判决,不再阻挠范某改建房屋。谁知,等到现场执行的时候,韩某及其儿子何某突然跑到现场阻拦执行且态度嚣张。面对当事人反悔执行的突发状况,执行干警一面稳住阵脚,沉着冷静地告知其抗拒执行的严重后果,一面如实向院领导请示报告。很快,20余名执行干警和法警赶来现场支援。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对韩某、何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但二人置若罔闻继续阻挠执行。为了维护司法尊严和当事人权益,执行干警郑重告知其行为已涉嫌妨碍公务,并当即决定将何某、韩某强行带离现场,在排除被执行人对执行的阻拦后,执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执行中遇到突发情况并不鲜见,纵然万般艰辛,但每当看到申请人接过执行款时感激的眼神、听到案件执结时申请人一声接着一声的“谢谢”时,都会在我们心里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执行之路充满艰辛,我们的执行法官总是在思索:如何帮助当事人尽快渡过难关?如何在社会矛盾中找到受伤害的当事人所需要的。更多的事实表明,当事人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几张文书、几个数字,更重要的是权益的实现,内心需要的满足和对司法温度的感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每一位申请执行人对公平正义的憧憬与期待,执行干警们选择义无反顾地奔走在执行的路上,他们用汗水和行动兑现着爱民服务承诺,让更多的当事人感受到执行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