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为了法治梦想矢志前行

——记郏县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李培森

  发布时间:2016-06-21 16:13:32


    在郏县,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公正书写着对法官事业的热爱,用执着诉说着对法治梦想的追求。他,就是郏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李培森。

    李培森出生于1983年5月。2008年10月进入郏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郏县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在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5年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却以一个个案件嬴得同事和群众的赞誉;他没有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却数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刑事审判一线,在这个与犯罪作斗争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树立了新时代法官的光辉形象,他办理与参与审理各类刑事案件350余件,无一引发上访,无一发回重审,多次被评为郏县人民法院先进个人、办案能手、办案标兵,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5年4月,河南省公安厅在侦破“皇家一号”案件过程中,深挖出该犯罪集团主要成员还涉嫌从事开设赌场犯罪。在审判阶段,上级法院指定郏县法院审理此案,即邵某等48人开设赌场一案。该案被告人人数众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时间跨度长,案情错综复杂,审理难度可想而知。年轻的法官李培森承接了该案。李培森迎难而上。他深知,法官不是名头,肩上是人民的重托和组织的厚望。他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要干就干最好”。针对案情复杂的客观情况,他放弃正常休息时间,连续两个多月日夜奋战,详细阅读卷宗、制作阅卷笔录、梳理证据材料、召开庭前会议、拟定庭审预案,竭尽全力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该案庭审持续5天,每天庭审时间都在10个小时左右,连辩护律师都感觉有点吃不消,而庭审结束后,合议庭人员还要总结当天开庭情况,研究制定第二天的庭审方案,往往结束时已到次日凌晨。由于准备工作到位,庭审有条不紊推进,各被告人根据其犯罪事实及情节准确定罪量刑,其中三名犯罪分子被判处了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时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庭审受到了辩护律师、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委领导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不但要坚守法治信仰,还要常存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社会的温暖。如果法院怕麻烦而置人民的合法权益于不顾,老百姓还去哪里寻求公平?”李培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郏县茨芭镇一个农村山区农民翘首以待的新农村建设竣工了,农民们奔走相告,不少人拿出全部积蓄争相购买,其中,一些老年人为给孩子早日娶上媳妇,把自己半辈子靠外出打工挣的钱悉数拿出,买这些房子。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善良的村民发现,建筑商没有建筑资质,建筑质量存在问题,而负责此事的村支书、村主任涂某、张某二人因在建设过程中收受建筑商的贿赂而案发。群众们发觉上当受骗后,义愤真膺,进而造成了群体上访。对办案人员来说,按照法律规定对二人绳之以法,判刑处理很简单,但是新房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农民是否可以入住?李培森深知农民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他和合议庭成员对案发地一次次进行走访、调查,一遍遍向群众解释暂不能入住的原因。最终不仅将行贿人、受贿人课以重罚,老百姓也因为少花了冤枉钱而对李培森感激不尽。

    满怀敬畏之心,常修立身之德,是李培森在刑庭实现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凭借着对法律职业的热爱与忠诚,对审判事业孜孜不倦的积淀,他收获着对工作生活满满的感激和肯定。今年3月,又一起较大的案子摆在了他的面前。高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资金2200余万元,集资参与群众达120余人,卷宗20多册。针对当前非法集资不容乐观的严峻形势,李培森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重要性和向群众宣传的紧迫性。他不仅对这120余人的借款合同、数额、银行流水账单进行一一核对、统计,还加班加点对20多本卷宗一一认真审阅,面对每天面对纷至沓来的集资参与群众的询问,他更是一一耐心解释回答,讲述非法集资的害处。在开庭的当天,法院能够容纳200多人的审判庭座无虚席,开庭审理工作进行了一天时间,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成功起到了“宣判一起,教育一片”的目的。庭审结束后,集资群众紧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李庭长,对我们这么多人进行解释,您真的不容易,咱法院的工作,我们没有任何意见,听您的,以后我们再也不参加非法集资活动了。”

    上级的认可,群众的信赖,给予了李培森莫大的动力,也使他倍加热爱人民法官这一神圣的称谓。因为这份爱,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这份爱,他手执正义之剑,指点着善与恶,罪与罚;也正因为这份爱,才使他激情不减,用满腔热血浇灌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弹指一挥间。李培森从事审判工作已经整整五年了。五年来,他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灿烂的荣誉,有的只是翻不完的卷宗和冗长而繁忙的工作。五年来,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用一片丹心谱写着司法为民的壮美诗篇。正是他,和他无数的同事们,共同支撑起了中国法治的脊梁。用他的话说: 一个人上要对得起国徽,下要对得起百姓,中间要对得起良心。

    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普通法官-无限的-忠诚!

责任编辑:郏县法院    

文章出处:平顶山日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388169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